左侧图片

清涧道情是陕北高原上的一朵艺术奇葩,展现了清涧人的性格特质、生活情趣和审美取向,具有强烈的精神凝聚力和地域认同感。

起源于明朝初年,清朝中后期发展为戏曲。

1874年,陕北道情在子洲及清涧等地盛行;

1875-1880年间,陕北秧歌剧和道情剧正式形成。

底部图片
表现形式图片

表现形式

乐器图片
乐器
图片1

清涧道情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辉煌时期:

第一个辉煌时期是在全国解放前夕,由贺敬之和刘炽改编的《翻身道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李波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世界青年联欢会上演唱了这部作品,并获得了奖项。这一成就首次将清涧道情这一陕北民间艺术瑰宝推向了世界舞台。

第二个辉煌时期是在1964年,清涧县文工团创演了大型道情现代戏《赛畜会》。该剧赴省演出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并被省电台录音播放。西北局和陕西省的领导如刘澜涛等人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对他们的努力表示了肯定。

第三个辉煌时期是在1984年,清涧县剧团排演了现代道情戏《接婆姨》。该剧赴省展演,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并且至今仍在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经典作品。

2004年,清涧县被命名为“中国道情之乡”,

2008年6月清涧道情(陕北道情)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21年清涧县(清涧道情)荣获“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2023年清涧道情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图片2

非遗传承人介绍

传承人1

白明理

1952年开始学唱道情。2005年获陕西省“十大民歌手”称号,2006年获清涧县道情民歌大赛特别荣誉奖,2013年获清涧道情大赛优秀表演奖。2018年,白明理演唱的传统道情《清涧道情联唱》登上全国曲艺周大舞台,并以《清涧美》获河北省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昌黎民歌会最佳表演奖。他出版了“陕北道情、民歌”专辑三部,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内外节目录制,获得省市级奖项20多个,参与文艺演出100余场,并开办学习班,培训了500多名道情传承人和爱好者。2018年5月,被命名为国家级清涧道情代表性传承人。

白明理
郝震川

郝震川

折家坪镇贺家沟村人。自幼随父亲学弹三弦唱道情。1970年考人县文工团,先后创作戏曲音乐、歌曲百余部(首)。80年代采访收集整理道情曲目,编著出版了《清涧道情》一书,1982年与樊奋革合作创作《接婆》一剧音乐,独创《唱道情》等道情歌曲,并发表《简谈陕北道情》等论文十余篇,2002年编著出版《清润道情》一书,后不断完善修订,于2023年完成《陕北道情新编》(修订版)一书。2019年9月被命名为省级清涧道情代表性传承人。

郝震川
惠东莲

惠东莲/h3>

下甘铺镇将军沟村人。艺校毕业,自幼喜爱道情、民歌演唱。2006年获得榆林市农民歌手台赛一等奖:2015年获延川县第八届道情大赛一等奖;2018年起,担任清涧县道情音乐协会会长:2018年度被评为清润县优秀文艺工作者,同年成为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18年6月赴天津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展演,把清涧道情推向全国大舞台,2019年5月在中国-浙江(义乌)参加全国曲艺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2023年2月受邀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上进行道情展演,2023年12月被命名为省级清涧道情代表性传承人。

惠东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