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图片

剪纸,境内俗称铰窗花、铰花花、剜窗花,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到了明、清时期,清洞剪纸广泛用作挂签、窗花、团花、灯花,

除寄托接福纳瑞外,还在枕头、鞋、梳妆镜等物品上贴上喜花,以渲染气氛。

有古谣“汉妃抱娃窗前要,巧剪桐叶照窗纱”至今流传。

清涧民间剪纸制作,经过妇女(也有少数男人)和艺人用剪刀在平面纸上,

调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造型,

所剪出的花鸟鱼虫、禽兽蔬果和人物,均带有一种朴素而夸张的美感。

底部图片
制作流程图片

制作流程

题材图片
题材
图片1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清洞民间剪纸,从农家的窗户、灶台上走出来,登上各类美展的大雅之堂,走向艺术品市场。

1994~2021年,清涧县文化馆开办农民、居民剪纸艺术学习班20余期,参加培训人员660多人次。

县老年大学也开设剪纸专业班,培训出大批剪纸爱好者。

县内涌现出黄建雄、卢艳霞、卢凤霞、刘笑娟、白雪清、丁双琴等一批剪纸高手。

在传承传统剪纸艺术基础上,创作出一大批具有现代气息的作品。

2011年,县文化馆完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陕西)〈榆林卷》》清涧部分的编工作。

收集原生态剪纸200副,完成清涧剪纸概述、工艺流程、传承人、民谣、大纪事等2万文字资料。

2011年5月清涧剪纸被列入第二批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图片2